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海院科研進展】塗石飛博士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發表研究成果

作者:塗石飛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日期:2024-10-06

9月30日,太阳集团1088vip青年教師塗石飛博士等在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中科院1區,Top期刊,最新IF = 8.1)上發表題為“Decreasing trend in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nce the mid-1990s”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利用1982年至2021年的曆史最佳路徑熱帶氣旋數據(IBTrACS-JTWC),回顧了全球及區域尺度近40年熱帶氣旋的潛在破壞性(Power Dissipation IndexPDI),定義為熱帶氣旋強度的立方的時間積分)變化趨勢。研究發現全球熱帶氣旋年累積PDI顯示出顯著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并且1990年代達到最大值。在區域尺度上,各海盆年累積PDI都顯示出顯著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整體上沒有顯著趨勢。但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隻有南印度洋的年累積PDI顯著下降(圖1),而其它海盆在同一時期變化并不明顯。定量分析顯示,南印度洋累積PDI1994-2021年期間-0.72 × 1011 m3 s-2每十年的線性趨勢下降,根據這一趨勢,累積PDI在這一時期下降45%根據累積PDI的定義,熱帶氣旋頻率、持續時間和強度是PDI變化的三個主要因素。研究發現1994 - 2021南印度洋累計PDI的下降趨勢主要由熱帶氣旋頻率和持續時間的減少引起。其中,熱帶氣旋頻率的減少受到大氣穩定性增加的影響熱帶氣旋持續時間的減少可以歸因于熱帶氣旋位置的變化。研究發現,1994-2021年南印度洋中熱帶氣旋平均生成位置南移,且生成後西移距離減少,導緻路徑縮短,平均移動方向逐漸偏南,這些變化與南印度洋副熱帶高壓(馬斯克林高壓)減弱有關此外,研究還發現副熱帶高壓的減弱隻發生在南印度洋,但在其它海盆的副高顯著增強。該結果體現了氣候變化與台風活動的非一緻性。

該論文以太阳集团app首页為第一完成單位,太阳集团app首页塗石飛博士為第一作者,碩士研究生胡珍珍為第二作者,太阳集团app首页徐建軍教授和複旦大學周文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合作者還包括亞太台風研究中心陳仲良(Johnny C. L. Chan)教授、太阳集团app首页梁梅博士。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等科研項目資助。

文章鍊接: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4-01683-2

Tu, S., Hu, Z., Liang, M. et al. Decreasing trend in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nce the mid-1990s.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5, 543 (2024).

1 | 熱帶氣旋年累積功率耗散指數(PDI)在每個海盆和全球的時間序列。陰影區域是線性拟合直線的雙邊95%置信區間;實線(紅色為線性趨勢顯著,黑色為不顯著)代表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線性回歸;綠色曲線代表PDI的五年滑動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