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和15日,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2022年第六期海學論壇,本次論壇邀請到南甯師範大學高勁松研究員以及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胡韋名教授作報告。報告分别由我院的謝玲玲教授和張宇副教授主持,本次海學論壇均為線上進行,校内校外各單位參會人數達650餘人。
5月11日下午,高勁松研究員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北部灣海洋環流結構與控制機理及其應用 ”的學術報告,高研究員首先簡單介紹了研究北部灣四季環流結構與控制機理的背景與意義。緊接着,高研究員向我們簡述了北部灣環流具有的結構與控制機理,并詳細闡述了北部灣環流不同季節的結構與控制機理的不同之處,結構分為氣旋式環流、反氣旋式環流、雙環結構環流,控制機理有密度驅動、季風驅動、混合驅動。最後,高研究員對北部灣環流的生态環境效應作了一個簡單的總結,指出北部灣環流對欽州灣營養鹽分布的影響。
5月15日上午,胡韋名教授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模式相似集合預報(Analog Ensemble):理論與實踐”的學術報告,胡教授首先簡單介紹了傳統的相似天氣模式預報分為兩個方面:相似天氣模式預報和模式相似集合(Analog Ensemble),并介紹了其優缺點。緊接着,胡教授從天氣模式與計算機視覺的相似性、特征提取與匹配、深度學習框架、實驗結果與分析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深度學習框架下的模式天氣集合預報(DEEP ANALOG)。最後,胡教授介紹了相關的開源工具和公開資源:Parallel Analogs、Deep Analogs、RanEn/PyAnEn。
報告結束後,兩位報告老師就報告内容積極地與參會師生進行了交流探讨,參會師生對報告老師所作内容十分感興趣,提出了許多的問題,與會師生都表示獲益良多,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講者簡介:
高勁松,男,博士,現任科研處處長助理,南甯師範大學北部灣環境演變與資源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研究員,1984年12月出生,入選西部之光和廣西高校千骨計劃訪問學者計劃。在《中國科學》、《Ocean Dynamics》、《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Acta Oceanologica Sinica》、《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等國内外雜志上發表論文30篇,包括SCI論文8篇,合著專著1本。登記軟件著作權2項,同時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電子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西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廣西科技攻關項目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回國基金1項,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橫向課題10多項。現為廣西科技廳評審專家、海域使用論證和海洋環境評價專家。
胡韋名,擁有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理系博士學位,碩士學位,計算機科學系博士輔修學位,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學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與算法設計,中短期數值天氣預報,集合預報。在攻讀博士期間,他實現并開發了在超級計算機上運行的基于模式天氣的集合預報(Analog Ensemble)程序,此程序已經被應用在地表氣溫以及風能、太陽能産能預報。他的另一貢獻在于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天氣相結合,提出了利用深度學習網絡尋找相似天氣的算法(Deep Analog)。此方法能夠有效的解決模式天氣預報過程中的參數優化問題,并引入了具有地理空間意義的天氣相似性度量指标。胡韋名現就職于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主要從事利用卷積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框架進行中短期概率降雨預報的模型後處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