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學術報告報道】太阳集团1088vip“海學論壇”(第二十六期)

作者:陳媚霞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日期:2021-11-22

11月11日,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二十六期海學論壇,本次論壇邀請廣西大學的範天來博士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許冬副研究員作報告。報告由我院的金廣哲副教授主持,本次海學論壇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上線下參會人數共計百餘人。

首先,廣西大學的範天來博士作了題為“珊瑚礁記錄的古氣候研究”的學術報告。範老師先是以珊瑚礁生态系統的重要性、脆弱性和珊瑚礁恢複拯救的迫切性為切入點,引出了目前珊瑚礁面臨的問題。進而為我們簡單介紹了珊瑚礁現階段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提高珊瑚的抗白化能力、增強珊瑚的抗酸化能力、生态系統結構改變、生命科學技術-基因工程、高緯度珊瑚礁“避難所”和珊瑚礁應對過去氣候變化經驗等多個方面。據此,範老師認為未來有關珊瑚礁的研究方向可朝着珊瑚礁生物多樣性和生産力、珊瑚礁如何适應全球變化和如何拯救珊瑚礁等方面繼續研究。最後,範天來博士還為我們簡要介紹了他個人目前所作對于珊瑚礁的相關研究。

接着,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許冬副研究員以“北部灣現代沉積格局及末次冰消期以來沉積記錄”為題,簡要介紹了選題背景及意義、所用研究材料與方法。許冬老師重點為我們介紹了北部灣現代沉積格局與沉積物來源、現代沉積速率和沉積物運移、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沉積環境和物源變化和全新世中晚期物質輸運和沉積模式等内容。最後,許老師認為目前北部灣仍存在許多未解決問題,包括小河流和侵蝕區沉積物的端元特征、灣内沉積物的輸入通量和沉積通量和灣南部的沉積中心及其物源與建造過程等。

報告結束後,兩位報告老師都詳細地回答了與會師生的問題,與會師生對兩位老師的報告内容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報告内容積極地與兩位報告老師進行了交流探讨,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講者簡介:

範天來,男,湖北黃岡人, 2013年畢業于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以光釋光測年方法為主要手段,研究中國西北幹旱-半幹旱區第四紀以來湖泊、沙漠演化及氣候變化。2014年7月進入廣西大學海洋學院以來,研究方向轉為珊瑚礁的磁性地層學和古氣候與環境變化。截止目前已經多次考察西沙群島、涠洲島等南海北部的珊瑚礁,主要從事珊瑚礁地質和環境記錄研究。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珊瑚礁的磁性天文地層學、中新世以來珊瑚礁記錄的重大氣候與構造事件等。目前主持和參與《南海珊瑚礁磁性特征及磁性礦物來源探究》,《珊瑚礁千米深鑽記錄的西沙碳酸鹽台地形成演化和環境變遷史》,《廣西涠洲島珊瑚礁魚類物種多樣性及重要指示物種的生物學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許冬,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海洋地質博士,碩士生導師,《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青年編委。2004年畢業于同濟大學,獲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于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1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獲博士學位。2007年7月起在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2020年7月起在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挂職。長期從事現代沉積過程、深海沉積記錄與第四紀環境變化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專項綜合調查任務3項,目前發表論文30餘篇,參與編寫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1項,獲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