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學術會議報道】太阳集团1088vip“海學論壇”(第二十二期)

作者:陳媚霞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日期:2021-09-18

9月15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二十二期海學論壇,本次論壇邀請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李平原工程師和集美大學祁第教授做報告。報告分别由我院的孔德明副教授主持,本次海學論壇以線上的形式展開,參會人數多達兩百餘人。

首先,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李平原工程師作了題為“廣州古港口變遷與珠江三角洲演變”的報告。李老師先是為我們簡單介紹了廣州古港口從古至今的變遷,再講述了珠江三角洲沉積演化對古港口的影響以及珠江河道地貌演化對古港口區位選擇的影響。劉老師認為曆史時期廣州擁有很大的水域面積,淤積作用導緻廣州的港口不斷向外遷徙。因此廣州外港多選址于口門附近是因為此處附近淤積輕、地勢高且基岩埋藏淺,可以較長時間地維持港口的運行。最後,由于影響港口的因素衆多,包括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經濟腹地範圍變化和軍事政治因素等等,李老師希望在未來能夠在這些方面開展系統性的研究。

接着,集美大學祁第教授作了題為“北極楚科奇海碳彙與酸化年際變化和機制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内容十分豐富且精彩。祁教授認為我們目前主要面臨兩大碳問題,其一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引起氣候變化,主要表現為全球變暖;其二是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引起海洋酸化。祁第教授所在的研究團隊發現雖然全球變暖導緻北冰洋的海冰快速消融,但無冰狀态下北冰洋海盆的CO2吸收能力不升反降。進而祁教授還為我們詳細介紹了與北冰洋緊密聯系的楚科奇海區域,對幾十年來海冰快速融化這樣物理條件變化是如何響應的,并且進一步聯系碳吸收的變化是否會導緻該區域的海洋酸化變化。

報告結束後,兩位報告老師都詳細地回答了與會師生的問題,與會師生對兩位老師的報告内容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報告内容積極地與兩位報告老師進行了詳細地交流。此次海學論壇使得與會師生都受益匪淺,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講者簡介:

李平原,博士,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工程師,從事華南海岸帶環境地質和工程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古環境演變,海岸帶沉積環境演變等。主持參與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多項地質調查項目:“珠江口伶仃洋地區綜合地質調查”;“北部灣廣西近岸海洋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調查項目”;“華南西部濱海濕地地質調查和生态環境評價”等,在Holocene、地球科學、第四紀研究上發表多篇論文。

祁第,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海洋碳彙與酸化研究。2017年獲得廈門大學博士學位;2017年至2021年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任職副研究員;2021年7月份以“傑出人才”的身份引進集美大學,任職教授。目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重點基金(子課題負責人)、青年科學基金等多個國家級項目,指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9名,在Nature Climate Change(封面文章)、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等期刊發表論文21篇(16篇SCI)。成果入選2017年“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和獲得“國家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第二完成人),并代表我國科技成就參展中國駐美大使館開放日活動。兩次獲得中國北極科學考察優秀隊員稱号(20%比例)和“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等榮譽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