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太阳集团1088vip“海學論壇”(第十一期)精彩不斷

作者:陳媚霞來源:太阳集团1088vip 閱讀次數:日期:2020-11-18

11月12日上午,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十一期海學論壇,這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了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王東曉院長以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舒業強研究員,為我院師生帶來十分精彩報告。論壇由謝玲玲院長主持,學院及學校部分師生積極參會,場上座無虛席。

會上王東曉教授以“南海中深層環流動力的熱點與難點”為題,就南海中深層環流的研究背景給出了深入淺出的剖析,針對南海中深層環流的熱點問題(如三層環流、深海瀑布、深層西邊界流、陸坡逆流等)以及南海中深層環流的研究難點(如深層環流驅動機制、經向反轉流、深海渦旋等)開展了融會貫通、高屋建瓴的精彩論述,對參會師生給出了聚焦前沿、勇攀學術高峰的鼓勵寄語,并與現場師生開展了熱烈的學術互動。

接着,來自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舒業強研究員随後給與會師生帶來了題為“粵東上升流動力機制:地形誘導與局地風驅動”的前沿報告,該工作創新性的揭示了地形對背景環流的誘導作用在粵東上升流發育過程中的關鍵地位,并廓清了其内在動力機制,舒研究員的精彩報告再次将研讨會的學術氛圍推向了高峰,并解答了現場師生的諸多困惑,在場師生受益匪淺。

學術報告後,本校的與會老師和學生積極地與兩位主講老師進行交流讨論,與會師生學術熱情高漲,老師同學們都覺得獲益良多。

講者簡介:

王東曉,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曾任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中國-斯裡蘭卡聯合科教中心主任、國際海洋學術期刊JGR-oceans的Associate Editor、WCRP/CLIVAR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WCRP亞洲季風年觀測協調委員會共同負責人、CLIVAR太平洋科學委員會委員等。現任CLIVAR/ IOC- GOOS印度洋委員會委員、國際科聯SIMSEA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探協會海洋科考專委會主任等,以及多個SCI學術期刊編委。長期從事物理海洋與海氣相互作用研究,在南海環流演變和熱帶海洋年際年代際變率方面做出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揭示了南海貫穿流的存在,論證了南海貫穿流是南海内部動力過程的關鍵因子,提出南海貫穿流是溝通太平洋-印度洋第二通道的觀點;建立了南海環流大尺度-中尺度相互作用理論框架;對南海和熱帶西太平洋年際年代際變率的遙強迫等調控機制獲得新認識。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發表SCI論文150餘篇,SCI總引5千餘次。主持了國家973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項目、國家重點基金等多個項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10)等榮譽。

舒業強,博士,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地形對南海環流的作用、海洋數據同化。發展了基于自适應觀測誤差的選尺度集合同化方法,改進海洋底邊界層模拟;在地形對南海翻轉環流、深海環流變率以及陸架近岸環流的作用三個方面取得了一些原創性的認識。至今在高水平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擔任“全球海洋資料同化”國際組織(GODAE OceanView COSS-TT)工作組委員。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先導專項B子課題、專項A專題等項目;擔任GRL、JPO、JGR、JC、OM等期刊的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