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中山大學孫曉明教授和浙江大學孫永革教授應邀到太阳集团1088vip海科樓505會議室進行學術交流,會議由陳法錦副院長主持,謝玲玲院長、陳曉書記以及其他部分教師和學生參加了報告會。
孫曉明教授作了題為“深海稀土礦床研究進展和關鍵科學問題”的學術報告,介紹了我國稀土礦床存在的問題以及全世界稀土礦床的研究進展,提出了我國稀土礦床發展的方向,并詳細介紹了他們團隊在深海稀土礦床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環節,在場師生熱烈提問,與孫教授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報告會後學院領導與孫教授就進一步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讨,達成了共識。
孫永革教授作了題為“評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中一些經驗和建議”的學術報告。整個報告圍繞“如何寫好國家基金申請書?”展開,孫教授指出想要寫好申請書就必須要注意科學性和專業科普兩個層次,其次點明摘要是整個申請書的點睛之筆,需要找準命題、發現問題、提出思路和概括意義。最後,針對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孫教授都作了詳細解答,各位老師都表示獲益良多。
本次學術交流拓寬了學院師生的學術視野,對促進海洋科學學科發展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講者簡介:
孫曉明,目前為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和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導師。國際經濟地質學家(SEG)會士、國際礦床成因協會(IAGOD)執委、國際應用礦床學會(SGA)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質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廣東省海洋資源與近岸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學會理事、國家教育部海洋科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山大學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海洋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海洋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副理事長。《地球化學》、《礦床地質》等多個學術刊物編委。成礦作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礦床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土資源部海底礦産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客座研究員、國土資源部三江成礦作用及資源勘查利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骨科矯形技術及植入材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地質調查技術專家庫入選專家、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水工環及礦産地質勘查評審專家、廣東省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評審專家等。目前在Gondwana Research,Chemical Geology,Minerals,Marine Geology等國際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8項。
孫永革,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地質學系,1999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沉積有機質分子及其碳、氫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8項、重點基金1項,國家攻關/重大專項3項,國家973課題1項,國家863專題1項,中國科學院項目2項,浙江省基金傑出青年團隊項目1項,以及多項企業委托項目,入選教育部2008年度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作為主要完成人員獲部委級科技成果獎6項,已在學科主流刊物上發表SCI論文90餘篇。現擔任Executive Member of Association of Asia-Africa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AAPG)、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理事、中國石油學會有機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總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油氣成藏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自然資源部/廣西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地球生物學分會理事、中國地質調查局濱海濕地生物地質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是《地球化學》、《新疆石油地質》、《石油實驗地質》、《Journal of Natural Gas Geoscience》等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