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九期海學論壇,這次論壇有幸邀請到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經志友研究員以及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的徐利強副教授。論壇由院長謝玲玲主持,海洋科學系的孔德明老師從旁協助,采用線上進行的方式,學院及學校部分師生參會人數共80餘人。
經志友研究員以“上層海洋亞中尺度過程”為題,從亞中尺度過程的定義和意義、亞中尺度動力過程與潛在機制、以及亞中尺度過程觀測研究進展三個方面對海洋中的亞中尺度過程進行了詳細闡述,并結合相關研究對海洋亞中尺度過程的研究前景進行了展望。報告使師生們對海洋亞中尺度過程的相關内容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報告内容豐富,深入淺出。
徐利強副教授報告題為“晚全新世生态環境演化——從島嶼到海洋”,深入淺出的講述了3千年以來西沙島嶼的演化與生态演變,得出海島的海鳥數量在小冰期較多而近一百多年有所減少,并計算出西沙海島的千年來的平均生長速率大約為每年1毫米,大大低于近百年年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表明南海海島面臨着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淹沒和侵蝕加劇問題。報告同時介紹越南上升流區一千多年來上升流引起的地球化學變化,得出在近50年來上升流有增強的趨勢。報告通俗易懂,為師生認識南海地質和生态環境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學術報告後,本校的與會老師積極地與兩位主講老師進行交流讨論,一期期的學術講座,開拓了師生們的專業視野,對師生們今後科研工作、學習以及學科發展有很大的啟發和指導意義。

講者簡介:
經志友,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9年畢業于河海大學,獲博士學位。2009年4月至今,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期間于2013年、2015年在美國NOAA和Brown大學訪問學習。近年來主要從事海洋中尺度和亞中尺度過程研究,包括上升流、渦旋、鋒面的多尺度動力過程與生态效應等研究工作。已在主流海洋學刊物發表論文40多篇,先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原始創新項目等科研項目,多次擔任國家基金委共享航次首席科學家,2014年入選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2017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一等獎。
徐利強,博士,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教授,本科畢業于東北大學,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Geoscience Data Journal期刊Associate Editor,主要從事全球變化及其響應、生态環境演變研究。主要研究區域為西沙群島和南海上升流區,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Chemical Ge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學術期刊發表論著50餘篇(部),曾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Springer Theses Award、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勵。主要從事生态地質學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合肥工業大學學術新人提升計劃等項目,共發表論著30餘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