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南海海洋氣象研究院邀請,7月15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陳更新研究員在騰訊會議平台做了題為《中科院南海所熱帶印度洋觀測及其揭示的環流動力過程》的精彩報告。該報告是“南海海洋氣象災害監測與預測預報”雲講壇的第六講,由研究院院長徐建軍教授主持,太阳集团app首页、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的師生共70餘人參與講座。
陳更新研究員的雲講座主要從南海所東印度洋觀測系統、南海所數據庫建設和觀測揭示的環流動力過程三個方面展開。他強調“觀測是一把開啟未知事物的金鑰匙”,結合觀測資料與數值模拟詳細介紹了赤道動力過程對赤道、近赤道環流的調制作用。會後,與會人員就南亞季風與ENSO的共振效應、波動周期與波反射角度、馬爾代夫群島對海洋環流的影響等問題展開熱烈讨論,對今後的科研工作具有啟發和指導意義。
專家簡介:陳更新,博士,研究員。2011年畢業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同年進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海洋環流和中尺度渦動力研究。在JPO、GRL、JGR等刊物發表SCI論文三十餘篇,其中一作和通訊作者SCI論文二十餘篇。相關成果是科技部優秀973項目“南海海氣相互作用與海洋環流和渦旋演變規律”重點推薦成果,獲評“第四屆南粵科技創新優秀學術論文”,入選“2015年度中國海洋十大科技進展”。陳更新研究員獲評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廣東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中科院廣州分院優秀青年科學家”等榮譽稱号。201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