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海學論壇第5期報道

作者:來源: 閱讀次數:日期:2020-07-10

7月8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5期海學論壇,本期論壇邀請了美國石溪大學海洋與大氣科學學院的陳寶山老師及我院的曹瀚升老師給大家作報告。論壇由陳法錦副院長主持,學院及學校部分師生共50餘人參加了會議和讨論。

曹瀚升老師的報告題目是“中國東北部白垩紀熱河群碳同位素地層對比及環境恢複”。從曹老師的報告中,我們了解到熱河生物群是約1.4億-2億年前生活在東亞地區的一個古老的生物群,以中國遼西義縣、北票、淩源等地區為主要産地。遼西發現的熱河生物群的化石幾乎囊括了中生代向新生代過渡的所有生物門類。充填在熱河群内的火山-沉積地層展示了很大的岩相的變化、間斷以及不均勻的生物化石分布,阻礙了生物演化的完整序列的建立。該研究通過熱河群不同地區的碳同位素對比對地層對比和環境演化給予了一定暗示。研究表明冀北大店子組可以與遼西湖相地層相對比,同時湖相地層可以與同期海相地層具有較好的對比性,表明了OAE1a時期碳異常的全球性影響。另外,相關地球化學證據也表明研究區斷陷湖盆的碳循環和古環境變化明顯受控于火山CO2效應,為熱河群生物演化和輻射提供了動力。

陳寶山老師則以“西北冰洋碳酸鹽系統及海洋酸化探究及其對夏季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為研究和報告内容,系統地講述了海洋碳循環的4個參數相互之間關系。他在報告中還闡述西北冰洋碳酸鹽系統,并探究海洋酸化的現狀及其對夏季海冰快速變化的響應,指出人類活動加劇了海洋酸化的進程。

聽了兩位老師精彩的報告,與會師生也興緻高漲,大家通過積極提問等方式與曹老師、陳老師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與互動。最後,陳副院長簡明扼要地對本場學術論壇進行了總結。

講者簡介:

陳寶山,博士,研究科學家,就職于美國石溪大學海洋與大氣科學學院。2008年碩士畢業于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師承戴民漢院士;2015年博士畢業于美國University of Georgia海洋系,師從蔡衛君教授(AGU Fellow)。陳寶山博士從事海洋碳循環研究已長達15年。研究領域包括:海洋碳酸鹽體系、海洋酸化、二氧化碳的海-氣交換、近岸上升流。目前研究的重點包括北冰洋海區碳循環以及海洋酸化對海冰快速融化的響應,近岸河口與沿海海洋碳循環對人類活動的短期與長期響應,河口與近海的缺氧區與海底酸化等研究。迄今已在Science, 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等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