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我院舉行了第二期海學論壇,會議由陳法錦副院長主持,各團隊教師和部分研究生共40多人參會,李成博士和王超博士為師生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李成博士報告的題目是:大洋環流與渦旋時空變異機理觀測研究。在報告中從三個研究課題彙報了關于大洋環流和渦旋時空變異機理方面的觀測研究最新進展。首先,基于全水深的潛标觀測數據,介紹了西北太平洋深層環流首次基于觀測發現的四支底層逆流,揭示了四支底層逆流的時空變異特征。其次,基于Argo數據合成分析了大洋中捕獲到的一個中尺度渦旋,給出了渦旋的三維結構空間場,并無傾斜現象,渦旋變異過程中斜壓轉換項提供了主要能量源。最後,介紹了大洋次溫躍層渦旋的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北太平洋的暖核次溫躍層渦旋以及南印度洋冷核次溫躍層渦旋的時空特征分布,并給出了生成機制的推斷。
王超博士報告的題目是: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ynamics in the epipelagic North Pacific low-latitud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 system: insights from optical analyses。其報告介紹了主要基于2017年基金委西太平洋共享航次期間獲取的太平洋西邊界流區高分辨率溶解有機碳(DOC)有色溶解有機質(CDOM)和熒光溶解有機質(FDOM)數據,并結合水文(溫度、鹽度)、化學(溶解氧、表觀耗氧量、營養鹽)、生物(葉綠素a)參數,探讨了熱帶太平洋西邊界流區真光層DOC、CDOM和FDOM三維精細結構、調控機制和橫向輸運通量,研究結果進一步加深了對開闊大洋關鍵環流區DOM的動力學過程及調控機制的認識。在未來全球變暖、海洋層化加劇的大背景下,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認識這種長期氣候變化對海洋碳循環過程的影響。
兩位老師的報告很精彩,與會的師生也聽得很認真,會後大家進行了積極的交流與互動,最後陳院長對本次學科研讨會進行了點評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