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動态 -> 正文

太阳集团1088vip“海學論壇”(第十六期)精彩繼續

作者:來源: 閱讀次數:日期:2021-04-01

2021年3月24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舉行了第十六期海學論壇,本期論壇依舊以線上線下同步交流的形式進行,有幸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劉麗華研究員和河海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後張雙尚和張雯皓兩位博士為我院師生作報告。論壇由陳法錦教授和鄭少軍副教授共同主持,學院及學校部分師生近九十餘人參加了此次學術報告。

首先,劉麗華研究員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天然氣水合物研究進展”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上劉麗華研究員簡單為我們介紹了什麼是天然水合物,進一步引出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開采成功案例以及目前開采水合物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在基本了解天然氣水合物是一種新能源之後,劉麗華研究員從天然氣水合物儲量/資源量預估、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海底生态環境風險和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地質災害風險等方面為我們介紹了目前天然氣水合物相關基礎地質學科的機會和挑戰。另外,劉麗華研究員海對天然氣水合物相關地質學研究方法和手段做了詳細的講解,目前主要是通過地球物理方法和地球化學方法來研究天然氣水合物。最後,劉麗華研究員還為我院師生簡單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的基本情況、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耐心地回答了老師和同學們的提問,和在座的領導進行了詳細地交流。

其次,河海大學的張雙尚博士授為我院師生作了題為“基于深度學習的SAR影像水邊線自動提取與應用研究”的報告,報告首先簡要介紹了微波遙感與光學遙感對地成像的區别、星載SAR系統在海洋觀測中的作用以及遙感水邊線法獲取潮灘高程的基本原理,随後彙報了基于SAR影像的蘇北淺灘海域大面積潮灘高程探測的相關研究工作,表明利用深度學習的方法可為快速分析寬闊潮灘地形的演變提供保障。

緊接着,同樣是河海大學的張雯皓博士作了題為“極地海洋數值模拟”的報告,報告首先介紹了北極海冰、海洋現狀和研究進展,FESOM數值模拟評估以及實驗設計思路。接着展示了不同風場情景下北冰洋中太平洋水的分布與路徑,表明北極内部風場的重要作用。

最後,張雙尚和張雯皓博士都是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一屆海洋科學的本科畢業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學進行碩博連讀。作為往屆的師兄和師姐,在報告之後的座談會上,他們二人仔細地回答了師弟師妹們提出來的每一個問題,從大學生活的規劃、備研讀研的學習經驗分享、職業規劃等方面,師兄師姐都以自身經曆做了詳盡的分享。

與會師生對三位老師的精彩報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大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互動,學術氛圍十分濃厚。尤其是此次參會的同學們,不僅收獲了學術知識,更是在校園學習和生活上都獲得了許多經驗,十分有益于同學們未來的事業發展。

講者簡介:

劉麗華,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機制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在德國完成博士到博士後工作,在GEOMAR工作期間即從事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研究工作,在水合物形成/分解、生物地球化學反應實驗/數值模拟,水合物藏演化動力學及影響機制方面均有深刻理解并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國際合作項目兩項,其它省部級及重點部署項目多項,發表論文數十篇。

張雙尚,太阳集团app首页海洋科學專業第一屆本科畢業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學進行碩博連讀,并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赴美國馬裡蘭大學東海岸分校公派聯培。 攻博期間,成功入選“河海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計劃”,獲“江蘇省省級三好學生”榮譽稱号一次,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兩次、河海大學“嚴恺獎學金”一次、一等學業獎學金四次;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一項、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一項;已公開發表 SCI 檢索論文 4 篇、EI 檢索論文 8 篇,并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口頭報告交流。現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李曉峰研究員團隊從事人工智能海洋學相關研究工作。

張雯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後。太阳集团app首页海洋科學專業第一屆本科畢業生,2014年考入河海大學進行碩博連讀,2021年博士畢業于河海大學海洋學院,研究方向極地海洋海冰數值模拟研究。2018-2020年期間,于德國阿爾弗雷德·維格納研究所(AWI)暨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訪問學習。在校期間發表SCI檢索論文2篇,EI檢索論文3篇。現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李曉峰研究員團隊,繼續從事北冰洋海洋海冰相關研究工作。